答案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产品/服务的可用性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也许审美的可用性(指用户倾向于认为有吸引力的产品更加实用)在产品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存在可用性的问题,那么它就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可用性是一个评估用户界面使用方便程度的质量属性。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确保我们的产品/服务具有更好的可用性非常重要。我们用来评估可用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可用性测试。比如 a / b 测试、远程可用性测试、游击可用性测试等。所有这些类型的测试都需要时间和金钱,我们也需要找到参与者。在这里我要讨论的是如何在没有可用性测试的情况下评估产品的可用性。
可用性研究的先驱尼尔森列出了10条评估可用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尼尔森十大设计法则”。
1-系统状态可见原则
系统状态可见性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沟通的桥梁。用户需要通过反馈了解产品的运行情况,让用户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2-系统与真实世界的匹配性原则
第二个原则是产品的设计要与真实世界的使用习惯一致,也就意味着,产品需要使用符合用户定位的语言,遵循现实世界的惯例。
例如买电影票的选座页面,座位的布局设计与线下电影院一致,产品设计如果不符合与用户现实体验不一致,会很容易导致用户的挫败感。
3-撤销重作原则
“尼尔森法则”中的第三条就论述了用户控制和自由度的问题。用户经常会在使用功能的时候发生误操作,需要有一种方法可以使用户纠正错误,支持重作和撤销选项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规则是网页和移动app支持返回按钮功能。
如果没有返回按钮,会是什么感受?
4-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我们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分成两部分考虑,内部统一性和外部统一性。
内部统一性:你是否看到过屏幕上两个相同图标表达不同的功能?
内部统一性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阐述,比如有两个标签分别为开和关,然后用相同的图标表达开和关,这就会导致用户产生认知混乱。
外部统一性:我们都对电商网站的基础架构很熟悉,包括顶部的导航栏、右上角的购物车按钮等等。比如,我们把购物车入口移动到页面底部,就会造成用户认知混乱。设计师需要遵循用户心智模型来达到外部统一。
5-防错原则
防错原则是一条重要的可用性原则。你一定对这个弹窗信息很熟悉:
“你确定要删除它吗?”
为什么要使用这样一句提示呢?那是因为这句话是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而删除数据,目的是防止用户犯错。每个人都有可能误操作,因此设计师最好在设计中使用防错原则,从而帮助用户减少失误的产生。
6-易取原则
易取原则(识别优于回忆原则)是尼尔森可用性原则的另一重要原则。对于人类的记忆而言,我们能轻松的识别出曾经见过的元素,这比直接从记忆中回想要容易。
7-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我们都知道ctrl+c(复制)和ctrl+s(保存)作用,然而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快捷方式呢?当然是为了提高速度,这些快捷方式也叫快捷键,灵活高效原则很好的应用在了快捷键上,使用快捷键我们能够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8-美学和极简设计原则
尼尔森法则的第八项是美学和极简设计原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有吸引人的视觉效果,这需要我们运用适当量的数据去进行设计,添加过多的细节反而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荷,让用户感到困惑。
谷歌浏览器的首页是运用美学和极简设计原则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只设计了用户需要使用的内容。
9-帮助用户识别,判断,修复错误
尼尔森法则的第九项是帮助用户识别、诊断并挽回错误。这可以通过应用以下因素来实现:
通知用户发生错误。
告知用户问题是什么?
告知用户怎样修复?
10-建立“使用手册”文档
尼尔森法则的最后一项是建立“使用手册”文档。如今产品的交互操作越来越复杂,因此,为用户提供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用户就可以顺利使用产品。
那么现在你应该能很好的理解尼尔森十大法则了,用这10项法则来评估设计,会提高我们产品和服务的可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