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科技创新力在互联网公司中几乎一直都是领头羊的地位,使用的技术也一直都走在前沿。在行业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将阿里作为自己的标杆,阿里的人才标准是很多程序员的发展目标和学习方向。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都希望能够进阿里“搬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程序员们除了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以外,还会抽出时间去琢磨新技术并进行开源分享,为开发社区做出了很多贡献。在阿里,普通员工一般两年能够升 P6,有一半人可以五年升到 P7。而 P7 升 P8,就非常难了。因为 P8 一般是大组的 leader,负责较为重要的线上项目,要达到这样的能力和魄力,不是简单靠时间累积就可以的。
一位阿里总监说,P8 要求带团队,一般很难有现成的团队给你,基本靠自己从零开始组建一个几竿枪的团队,还要这几竿枪能至少减少几十号人,也就是比原先要大大提升效率。
由此可见,从 P7 到 P8 很难,而 P8 和 P9 之间,同样存在很多不能轻松翻越鸿沟。因为,P9 一般是某部老大或总监。
薪资水平上,现在字节挖阿里P8的报价已经能谈到100万税前现金年薪 + 50-100万期权,阿里P8去字节低于这个数是侮辱(已跳槽的可以自查一下是不是被低估了),字节入职即巅峰,竞业协议保证你进得去出不来。
业务能力上,技术线P8还是有危机感的,要自己负责规划业务(定义价值及方向)、负责吸引人(招聘及内转)、负责留住人(团建及分享),如果你不做,不出半年你的人员都会被‘友军’及‘竞对’挖走。
工作强度上,P8和P9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分开的,周末假期及半夜,都有可能有业务方电话过来需要应急及解决问题。哪怕和女朋友看着电影或在旅游度蜜月,接到一个电话还是必须要打开电脑快速解决的。
心理建设上,P8需要有的意识是任何事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该认怂就认怂,什么事情能上升到P8的话,还不及时止住发酵到P9,P10就是事业部间的内战和冲突了。
技术能力上,P8代码还是要很熟悉的,基础逻辑还是要有的。每天开很多会,一些会议上如果逻辑思维差一点,或者代码水平菜的人迟疑一下,很可能就接了个大锅,团队同学也会因此受苦(会上不顶压力1分钟,会后团队同学007),说话就是生产力。
综合能力上,技术、业务、项目管理都要懂,很多需求方是没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需要打破边界问清楚,以及帮他们想清楚。
心态建设上,只有可能是你鼓励别人,基本不会有其他人鼓励你。P8都学会了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的情况下工作,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业务怎么发展。你自己就是个发动机,必须有自己的主见。
工作内容上,大家应该玩过《三国志》游戏或者《太阁立志传》吧。和游戏里一样,内政、外交、人才、军事、排兵布阵是永久不变的主题,没玩过的朋友可以玩一下去。
你要能明确定义市场上你的竞对是谁,同行们都做的怎么样。市场容量有多大,某个事情的ROI如何。如果硬升成P8而实力及行业知识储备没达到就别怪别人欺负你了。如果不懂行业,业务方给你提注定达不成的目标及需求时,你连反驳的依据都没有。
假如你到了P8+或P9,需要具备一叶知秋的识别能力:自己的反省不应该依赖其他人的提醒。要善待那些对你的计划提出质疑的人,他们帮你思考得更清晰。不管做什么决定好的还是差的,大多数情况下你听到的肯定是一片赞美,少有人会直接及间接提醒你哪里不对劲。
长远发展上,多学司马懿而不要学诸葛亮。自己信任和自己团队小伙伴们都强才是真的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玩法没用。
从情商视角看,P8的同理心要很强。解决问题的方式千千万,结果重要,取得结果的方法更重要。不会只看短期结果,也关心长期效益。KPI和OKR都只是管理工具,重要的是身边鲜活的战友,有血有肉有情绪,不是机器人也不是AI。
从情绪管理看,总会遇到让自己不满的人和事。控制情绪是基本功(可参考话题“为什么大领导基本都非常和善”,控制不了情绪的成不了大领导),换位思考,即使不满也应“知道但不点破”,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保持谦卑,甚至具体场合,一定的示弱也是对全局的照顾,也能拿到正向的结果。
开会,若超过 5 人的会用单向宣讲更有效。
